京城书法家、草书家、画家王远之,王羲之第五十三代后裔,深耕王家书法几十年,在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家学滋养之外,又广泛汲取张芝、张旭、怀素、米芾、黄庭坚、文征明、祝允明、宋克、傅山、王铎等草书精髓,植入自己的笔下,形成自己“气势如虹、奔放豪迈”的面貌特征,被沈鹏称为“京城王草”,业界称其独特风格特点为“远之体”。
虽然草书在所有书体中最能“达其情性,行其哀乐”,但是在长期书写过程中纯粹抽象的线条已远远不能满足王远之的情感诉求,他必须要寻求某种物象,一种可以拟人的东西来表达这种情愫,因此,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充满斗志的鹰和鸡,曼妙浪漫的鹤,其先祖王羲之所钟爱的洁白的鹅,即使是他笔下的梅兰竹菊和各种花草也是充满动态之美。
王远之有句名言:“就像大家熟知的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一样,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草书,而草书的尽头必然是用草书元素所表达的物象,这就是——草画,草画是草书的归宿和终极使命”!
无论是书法还是国画,王远之都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运用“拿来主义”的精神,从古人大家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于国画,学习明朝大家徐渭、清代八大山人及吴昌硕最多。
王远之天才般的把草书线条元素和狂草意向元素应用到中国画之中,不但首次提出了“草画”概念,而且率先完成其理论体系,以完全的草书笔法和狂草意象作画,设色独特,画面呈现恣肆豪迈、剑气纵横的风格特征。草画概念及作品一经面世,引起人们强烈兴趣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这是对当代中国大写意画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画的新领域、新境界、新高度。
王远之笔下的草画具体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线条遒劲有力。国画作品中的动态线条几乎都是草书笔法,用笔迅疾果断,呈现“细而能锐,粗而能壮”的线条特征,彰显雄厚的草书功底;
二、气势逼人。中国书法中草书尤其是狂草营造的就是一种气势之美,其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线条和章法让人感受到险绝之美。王远之也把这种感觉用到了国画中,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有四平八稳的东西,在构图上都是别出心裁,制造奇绝的画面,把气势拉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画面动态运动。如果说楷书、隶书、篆书是静态的美的话,那么草书就是一种动态的运动的美,王远之笔下的花鸟画,各种动物活灵活现,神采奕奕,给人展现的是一种具有超强生命力的美,花花草草也是朝气蓬勃的,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这都是强劲的草书线条所带来的独特美感。
“草画”作为王远之独特的笔墨语言,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拍卖机构的密切关注。
为让更多的中外艺术爱好者了解王远之的“草画”,有关机构专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成立了“中国草画学会”,这是非营利性质学术团体组织,接受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绍兴)徐渭研究会学术指导和监督管理。
中国草画学会的成立旨在组织行业和社会中国画研究力量,进行草画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展草画艺术国际学术交流和展览合作,提高草画理论和草画业务水平,提升草画艺术国际地位,进一步增强中国画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国画艺术的壮大发展。中国草画学会名誉会长:徐里,会长:王远之。
中国草画学会下设季刊《草画研究》、年刊《中国草画年鉴》,是宣传中国画的新领域、新阵地。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壮大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关注,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书法乃至中国草书正阔步走向世界,基于中国草书元素的中国草画更是在奋力拓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艺术之林!